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雯雅,刘桂英.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6,11(2):293-297.
[2] 畅芳叶.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1):36-37.
[3] 黄 铮,吴平生.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9(4):301.
[4] 王 玉,马依晨,李 艳,等.双嘧达莫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及对患儿CRP、PCT等水平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2):134-137.
[5] 刘 丁,杨 方.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单中心比较分析[J].临床荟萃,2018,33(3):236-239.
[6] 乐 园,刘桂英,赵梓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8,9(4):582-586.
[7] 何 岚,刘 芳,黄国英,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儿童川崎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2):108-112.
[8] 钱大钧,陶含嫣,周达琼,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8(7):502-503.
[9] 郑晶晶,夏 焙,陈伟玲,等.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川崎病患儿7~14年冠状动脉Z值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4):538-542.
[10] 杨 芳,王晓莉,欧 宓,等.N端脑钠肽前体与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对比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23):1803-1806.
[11] 李 岩,常凤玲,冯 俊,等.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8(5):353-356.
[12] 张广俊,宋秀莲,黄圣奇,等.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12(8):1274-1277.
[13] 袁文芳,肖云彬,胡 原,等.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定量对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评估的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5):44-47.
[14] 韦经蓉,郭盛兰.超声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诊治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4):564-567.
[15] 张 艺,易岂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63-6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孙生健,牛玉军.256层iCTA在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及左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5):620.
SUN Shengjian,NIU Yujun..A 256layer iCTA study on cardiomyopathy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left heart function[J].,2019,(10):620.
[2]王建爱,于 蕾,罗育红,等.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变化及与心肌酶学、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11):1554.[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3.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