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群拴,黎小花△.核磁共振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JZ〗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295-1297.
点击复制

核磁共振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JZ〗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分享到:

《陕西医学杂志》[ISSN:1000-73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9年10期
页码:
1295-1297
栏目:
临床研究
出版日期:
2019-10-0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9.10.013
作者:
王群拴1 黎小花2△
1.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铜川 727000);2.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铜川 727000)
关键词:
核磁共振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乳腺癌血清糖类抗原153癌胚抗原
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乳腺肿瘤患者分为乳腺良性肿瘤组与乳腺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被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水平,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水平。比较三种方法独立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效果。 结果:对照组成员与良性肿瘤组患者间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及CYFRA211的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这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对照组成员与良性肿瘤组患者间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GDF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腺癌组患者这三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的结果(P<0.05)。 结论:MR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ZK(#〗丁锦辉,王金龙,罗超英,等.血清CEA、CA153及CA125检测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临床评价[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5):349351.
[2] 许伟志,叶争渡.超声检查与MR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50652.
[3] 高建朝.检测血清CEA、CA153在乳腺癌手术前后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1.
[4] 赵淑红,曹席明,于 娇,等.转移性三阴乳腺癌89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7):859861.
[5] 王建明,赵宏光,徐恩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数字钼靶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1461148.
[6] 薛文武,谭婷婷.中医辨证治疗乳腺癌疗效及对患者癌症指标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3):338340.
[7] 李 欢.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新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8] 蒲瑞雪,赵 芹.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CA125、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6,27(1):6061.
[9] 万 军.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和HER2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33(6):119121.〖ZK)〗
[10] 〖ZK(#〗闻丽香,王丽丽,蔡小琴.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698699.
[11] 刘志勇,欧阳忠,邹小明,等.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CYFRA211[J].江西医药,2010,45(4):299302.
[12] 孙小涵,曹 勤,肖建英.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在乳腺癌检测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2(2):5861.
[13] 邱居烽,李梅华,钟小宁,等.红霉素对烟草烟雾刺激下人巨噬细胞TNFα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山东医药,2018,58(8):2225.
[14] 周 飞,彭仲特,郑锦玲,等.TNFα诱导激活NFKB上调抑癌基因CDKN2B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8,34(9):972981.
[15] 孙玉萍,潘广锦,王 薇,等.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的检测[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0,7(2):219219.
[16] 方 琦,赵春英,朱 江,等.白介素8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8):57.
[17] 徐礼侠.数字化X线摄影联合MR动态增强对乳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4):44244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冯 肖.核磁共振检查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后出血转化风险评估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0):1264.[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1.10.022]

备注/Memo

备注/Memo: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JM8201)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