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彪,陈友莲,黄霞.血必净联合CRRT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4):465-466.
[2] 王翔,张志敏,李建国,等.CRRT与IHD治疗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尿IGFBP-7、NGAL及TIMP-2水平影响的比较[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2,22(2):94-99.
[3] 陈咏梅,韩从华,许文娟,等.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32-35.
[4] 王玉兰,赵鲁新,李浩劼.持续低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对患者血常规及炎性应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12):1845-1849.
[5] 刘春峰.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解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3):168-171.
[6] 刘园园,张雪,王静,等.血液灌流HA380联合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3,40(4):716-719.
[7] 戴晓勇,陈永珍,叶宥文,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脓毒性休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疾病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2):183-186.
[8] 陈国锋,程国栋,张金明,等.血液灌流在心脏术后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4):71-74.
[9] 梁文生,吴伟,王敏.CVVH联合HA330血液灌流对创伤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MGB1、hs-CRP、PCT水平及28 d死亡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5):326-330.
[10] 钟敏林,周仙仕,李俊,等.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687例临床特征、中医证素分布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陕西中医,2022,43(10):1392-1395.
[11] 亢翠翠,吴铁军,张丽娜,等.血液灌流联合CVVHDF治疗产气荚膜梭菌血流感染致严重脓毒症——附1例报告[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14(1):106-109.
[12] 王建伟,刘同胜,刘亚冲,等.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MODS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20):50-54.
[13] 谢飞,周美兰.血液灌流与床旁间歇性血液净化联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10):886-888.
[14] 冯芳,陈宇,陈伟,等.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急性肾损伤早期预警模型联合血液灌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先导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7):814-818.
[15] 陈智勇,林国良,蔡俊林,等.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脓毒症并MODS对免疫功能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9):31-34.
[16] 刘振国,王顺达,王婷,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7):880-882.
[17] 蒋唯松,周与华,王义辉,等.血必净注射液对EICU脓毒症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心肌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4):502-504,523.
[18] 赵琳琳,田园,韩淑苗,等.CRRT联合HA330血液灌流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21):3211-3215.
[19] 任韩雯婧,乐涛,田洪梅,等.采用CVVHDF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脓毒症预后观察[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1):78-83.
[20] 刘凤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4):20-21,85.
[21] 郭仁楠,王志高,郭峻氚,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J].兵团医学,2022,20(4):4-7.
[22] 张彦峰,罗伟雄,罗伟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3):1987-1989.
[23] 李丽丽,吴晨晨,闫艳玲.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3):304-307.
[24] 刘欢,赵国良.多粘菌素B血液灌流固定化纤维柱直接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5):369-372.
[25] 杨剑明,徐鹏,周立冬,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内毒素清除及免疫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8,32(4):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