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贺春艳,吴月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4):503-506.
[2] 梁应凤,郭姗姗,张 丹,等.健脾益肾方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5):574-577.
[3] 黄仕雄,杨松华,曾德高,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自动评估研究与实现[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4):352-358.
[4] 魏 鹏,叶书成,王梦雅,等.非小细胞肺癌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中无均整过滤器模式对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32-36.
[5] 高 照,闫文星,刘林林.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进展与价值[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9,23(4):248-252.
[6] 王玉霞,程 程,庄洪卿.安罗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3):930-934.
[7] 徐丽丽,徐广庆,徐丙臣,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呼吸门控技术的计量学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1,55(1):83-86,89.
[8] 高靖琰,展 萌,李海龙,等.4D-CT联合呼吸门控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7):94-96.
[9] 韩晶晶,郭业松,牟忠德,等.基于4D-CT呼吸门控技术的肝转移癌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12):24-28.
[10]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7):522-530.
[11] 陈 彦,姜立朋.基于CT的影像组学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9):1094-1097.
[12] 吴思华,莫少玲,邓 莹,等.非小细胞肺癌有无均整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J].广东医学,2021,42(2):138-143.
[13] 陈 博,杨怡萍.呼吸门控技术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2):2211-2214.
[14] 崔兰兰,耿建华,刘 明,等.Q.Freeze呼吸门控PET/CT在肺结节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1,27(3):259-263.
[15] 刘穆平,初 磊,邓 煜,等.呼吸门控技术以及非均整模式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的优势?[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32(8):707-710.
[16] 万 宝,杨 旭,郇福奎,等.肺癌和食管癌两种不同放疗体位锁骨上区摆位误差比较 [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3):272-276.
[17] 何 阳,雷金艳,彭海燕,等.放疗中皮肤弹性与摆位误差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29(1):47-51.
[18] 李 强,陈维军,李玉成,等.4D-C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呼吸运动引起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J].浙江医学,2022,44(1):16-20,116.
[19] 姚凯宁,王若曦,岳海振,等.AAA和PDIP算法在非均整模式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预测方面的差异[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4):419-425.
[20] 郑佳俊,孙 丽,汪 琪,等.呼吸门控放疗中呼吸基线波动对呼吸预测滤波器性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39(2):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