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海英,刘小红,吕 燕,等.陕西安康地区IVF-ET人群围产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7):890-892.[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1.07.032]
点击复制

陕西安康地区IVF-ET人群围产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分享到:

《陕西医学杂志》[ISSN:1000-7377/CN:61-1281/TN]

卷:
50
期数:
2021年7期
页码:
890-892
栏目:
调查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7-05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刘海英刘小红吕 燕刘 红刘婉利
(安康市中医医院产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出生缺陷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居住地 胎龄
分类号:
R 722.19
DOI: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1.07.03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探讨陕西安康地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人群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0例行IVF-ET治疗出生的围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IVF-ET出生缺陷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700例围产儿中,有50例(1.85%)出生缺陷,纳为出生缺陷组; 其余2650例(98.15%)围产儿未发生出生缺陷,纳为非出生缺陷组。出生缺陷组父母亲年龄≥40岁、父母亲职业为工人、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母亲居住地为农村、父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围产儿性别为男性、胎龄≤36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年龄和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和居住地、父亲主动或被动吸烟、围产儿性别、胎龄是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VF-ET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吸烟及围产儿性别、胎龄均会影响出生缺陷的发生,IVF-ET助孕期间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天凤,赵光临,郭安运,等.不同助孕方式的产妇和新生儿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20):3577-3579.
[2] 李 莎,张云山.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妊娠子代出生缺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6):4424-4428.
[3] 赵晶华,李 鹭,曹红艳,等.基于循证医学的出生缺陷发病风险预测模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9):1143-1147.
[4] 王晓波,张晓辉,吴巍巍,等.二胎政策开放后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9):1051-1054.
[5] 林梅芳,陈 枫,丁月华,等.15819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5):748-750.
[6] 张 玉,曾定元,农 铮,等.2013—2017年柳州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49-252.
[7] 刘 颖,曹海花,杨维秀,等.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0~5岁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7):824-828.
[8] 马明福,李川海,杨 皓,等.683例病残儿泌尿生殖系统出生缺陷种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259-3261.
[9] 张晓辉,陈艳敏,孙 瑜,等.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生育情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5):519-522.
[10] 张志力,胡先明,范惠霞,等.2012—2017年山西省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0):1298-1304.
[11] 杨 玲,朱湘玉,郑明明,等.中孕期胎儿出生缺陷的临床监测及诊断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3):177-180.
[12] Mai CT,Isenburg JL,Canfield MA,et al.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for major birth defects,2010—2014[J].Birth Defects Res,2019,111(18):1420-1435.
[13] 李 婧,孟海云,杨 红.妊娠中期胎儿不同类型出生缺陷情况及影响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6):745-748.
[14] 章玉霜,金海华.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9):2069-2071.
[15] 张立明,张秀敏,马 跃.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7):667-671.
[16] 郑 莉,郭阳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出生缺陷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7):2794-2798.
[17] 赵 娟.新疆第六师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7):1283-1285.
[18] 曹丽丽,万 丽,钱 婷.2008—2018年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1):1217-1220.
[19] 关 蔚,钱梦岑,李小攀,等.2015—2017年上海市某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0,29(1):68-72.
[20] 王俊姬,何 平,薛泽恩,等.1500例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0,28(6):757-76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宥艺,段海霞,安 静,等.控制性超促排卵黄体期患者血清孕酮、雌二醇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对胚胎着床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8):979.[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0.08.017]
 CHEN Youyi,DUAN Haixia,AN Jing,et al.Effects of serum P,E2 and IL-1β Levels on embryo implantation after superovulation during progesational stage[J].,2020,49(7):979.[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0.08.017]
[2]周青云,高 玥,郑 洁.卵巢低反应预测及其助孕策略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8):1110.[doi:DOI:10.3969/j.issn.1000-7377.2023.08.039]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