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向阳,高 晔,龚福太,等.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青少年颈椎失稳症12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9,(1):80-82.
点击复制

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青少年颈椎失稳症120例*
分享到:

《陕西医学杂志》[ISSN:1000-7377/CN:61-1281/TN]

卷:
期数:
2019年1期
页码:
80-82
栏目:
临床研究
出版日期:
2019-01-0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9.01.025
作者:
王向阳高 晔龚福太苏小强刘 波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21)
关键词:
青少年颈椎失稳分角度牵引X线疗效对比研究
分类号:
R65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牵引角度治疗青少年颈椎失稳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X线片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分角度牵引60例(治疗组)和中立位牵引60例(对照组)。治疗组根据失稳节段选取不同牵引角度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垂直牵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并对颈椎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0%和92.8%,对照组分别为16.1%和85.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X 线摄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角度牵引治疗青少年下颈椎失稳症的效果优于中立位垂直牵引治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帅林,吴嘉容,孔令军,等.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诊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10):15921596. [2] 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 [3] 圣 磊,朱龙飞.颈椎病年轻化趋势的调查及X线表现[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061. [4] 贾连顺,袁 文.颈椎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8743. [5] 王庆甫,时宗庭,黄 沪,等.中医整脊手法及牵引治疗187例青年颈椎失衡综合征前后X线分析[J].中医骨伤,2013,26(1):1923. [6] 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81. [7] 黄 涛,张 芳,李修成,等.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3621363. [8] White AA,Panjabi MM.Update on the wvaluation of instability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J].Instr Course Lect,1987,36:513520. [9] 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123126.〖ZK)〗 [10] 王成胜,张丽红.颈椎病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27262. [11] 曾 恒,周红海.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6263. [12] 黄茂俊.推拿、牵引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J].按摩与导引,2005,24(3):17. [13] 范宏元,曹俊岩,向开维,等.颈椎病的量化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16(480):90799082. [14] 杨利学,酒 涛,刘智斌,等.角度牵引下不同时间与重量对颈椎病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9,29(3):57. [15] 吴增志.牵引对退变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汕头:汕头大学,2011. [16] 杨腾飞,王金武,胡志刚,等.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J].医用生物力学,2017,32(2):161166.

备注/Memo

备注/Memo:
*西安市社会发展引导计划医学研究项目\[2016050SF/YX06(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