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波,李东繁.两种肺复张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6,(09):1122-1124.
点击复制
两种肺复张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
《陕西医学杂志》[ISSN:1000-7377/CN:61-1281/TN]
- 卷:
-
- 期数:
-
2016年09期
- 页码:
-
1122-1124
- 栏目:
-
论著_临床研究
- 出版日期:
-
2016-09-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周波;李东繁;
-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西安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 关键词:
-
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血管外肺水/代谢; 呼吸力学; @控制性肺膨胀; @压力控制肺复张
- 分类号:
-
R563.8
- 摘要:
-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以及压力控制两种肺复张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均分为控制性肺膨胀组(SI组)以及压力控制法组(PCV组),监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变化情况以及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分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以及平台压(Ppla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ST)均呈上升趋势,气道分压(PIP)、平台压(Pplat)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0h)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是两组治疗后12、24、48、72h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VLWI均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肺膨胀以及压力控制两种肺复张方式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氧合、降低患者EVLWI指数、降低气道压、增加患者肺顺应性,并且控制性肺膨胀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低于压力控制法,提示控制性肺膨胀法应用更为安全。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西安市科技攻关项目[SF-1509(1)]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